千百年來的燦爛文明躍然紙上,往日與將來,傳承與沉淀,都落在紙上。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公元105年東漢時期的蔡倫制造出了“蔡侯紙”,從東漢到明朝以后約1800年間,中國的造紙一直處在手工制造階段,直到1891年,上海創建了倫章造紙廠,才開始了機器造紙。
這樣的發明創舉,VS廢水、惡臭?
造紙工業實際是一個產量大、用水多、污染比較嚴重的輕工業?,F代造紙工藝流程一般為:
原料——蒸煮——洗滌——打漿——配漿——抄造——成紙入庫
在這些過程中會產生不少污染物,比如造紙廢水污染(包括制漿蒸煮廢液、洗滌廢水、漂白廢水與紙機白水)等,在各類工業中名列前茅;又如廢氣、固體廢棄物及噪聲等污染也很嚴重。
今天我們就先聊聊造紙廢氣除臭
臭味從哪里來?
1、制漿過程:制漿是利用化學蒸煮、機械磨碎或此二者不同程度相結合的方法,使植物纖維原料離解成為本色漿,再經漂白成為漂白紙漿的生產過程。硫酸鹽法制漿是目前應用廣泛的化學法制漿,蒸煮過程中需要用到硫化鈉等化學藥品,而它在蒸煮過程中會發生分解,產生硫化氫、甲硫醇、甲硫醚等多種含硫化合物。
2、洗槳、堿回收過程:蒸煮后的洗槳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黑液,黑液中含硫氣體的揮發也是有害氣體和惡臭的來源之一。黑液中含有大量的化學藥品殘留,大部分廠家會通過黑液濃縮和堿回收技術將黑液中的有用的化學藥品進行提取,這個過程是有害氣體和惡臭氣體的又一個來源。
3、廢紙回收過程:以廢紙為原料的制漿造紙廠每年需要回收大量廢紙。廢紙在回收打包運輸過程中極易產生氣味。主要來源于四個方面:一是紙張本身自帶氣味;二是廢紙在打包運輸中滋生的微生物散發惡臭氣味;三是廢紙在回收過程中沾染其他污染物的惡臭氣味;四是廢紙回收后貯存或保留時間影響其臭味程度。
4、造紙白水:造紙過程中隨著網下白水循環利用的次數增加,水中容易滋生細菌從而產生臭氣,尤其在紙機脫水部分更為明顯。紙機濕部有大量水脫出并與空氣接觸,這一部分白水容易散發有機揮發物。隨著白水的循環次數增加化學品也會產生積累,達到一定濃度后也會隨著蒸汽散發從而產生氣味。另外,紙機干燥部需要借助大量烘缸通過高溫加熱的方式將濕紙幅烘干,在烘干過程中會有大量揮發性有機物VOCs隨著水蒸氣一起釋放,從而產生臭氣。
5、污水、污泥處理過程:
造紙污水處理工段中惡臭氣體主要來自于初沉池、生物反應池、二沉池等。廢水中含有大量溶解性有機物和無機物,容易發酵產生硫化氫、甲硫醇、甲胺等惡臭揮發性氣體。
污泥主要來自于以廢紙為原料制漿過程中、廢紙脫墨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和廢水處理初沉池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污泥在消化的過程中會產生硫化氫、氨氣、脂肪酸等氣體。同時作為發電原料之一的污泥需要保證水分含量在45%以下,在濃縮過程中同樣會產生臭味。
臭味去哪了?
造紙廠的廢氣不僅會影響空氣質量,也會對當地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脅。為減少造紙廢氣污染,廢氣大部分經過噴淋塔收集進行處理,但很難完全凈化惡臭。
造紙廠除臭三大解決方案
1、車間噴淋除臭
根據車間面積、臭氣濃度,安裝環繞式霧化噴頭,通過高壓霧化裝置進行植物液除臭劑噴灑,設置噴灑頻率和濃度,實現除臭。
2、污水池除臭
1)在污水池四周安裝環繞式霧化噴頭,通過高壓霧化裝置進行植物液除臭劑噴灑,設置噴灑頻率和濃度,實現除臭。
2)直接將植物液除臭劑添加到污水池中,與臭味發生反應,實現除臭。
3)在OCC制漿線的碎漿機、配漿池和網下白水中直接連續泵送除臭劑原液,在紙漿的流送系統中直接與臭氣物質發生反應,實現白水和紙面的除臭。
3、尾氣排放管道除臭
根據尾氣排放風量、臭氣濃度等,安裝管道插入式霧化噴頭,通過高壓霧化裝置進行植物液除臭劑噴灑,二次消除臭味,達到排放標準。
寶萊爾POLYTE Sorb®植物液除臭劑
采用果皮、莖葉提取物復配成除臭劑
對硫化氫、氨、甲硫醇、甲硫醚,去除率可以達到90%
不可燃、易降解,無二次污染
無腐蝕,通過中國疾控中心相關檢測
除臭就這么任性,助力造紙業華麗轉身,清潔生產!